详情页设计 唐代有才无德的4位大诗人,才华让人望尘莫及,品性却不值一提
现在公认的“唐诗宋词元曲”,每个朝代都有各自的特色。
唐朝作为我国诗歌文化最为鼎盛的朝代,出现了许多有名的大诗人。但是基数大了,其中难免会有一些卑劣之人。
他们可能诗句写得很好,但是做的事却让人看不起。
到底因为什么,让反差如此之大?他们究竟做了什么,让人看不起?
风流才子崔颢
风流才子这个词在古代可是用处多多,风流才子,古人一般注重的是才子二字,而我们今天则是看中风流二字。
但有些人虽然是才子,他们的行为却已经是算不上风流。
这就是不得不提到我们的第一位选手——崔颢。
崔颢是诗仙李白的好友,他与李白的性格十分相似,就是爱喝酒。
比起李白的爱喝酒来,这个崔颢可是更进一步,他除了喝酒,赌博和女人也是他的最爱。人们都说诗句与诗人的境遇有关,这个猜测在崔颢的身上非常适用。
崔颢的一生都在宦海沉浮,一辈子也没做上什么大官。他的前半生写了很多诗,不过全是些闺中诗,这也与他日常的生活有关系。
据说他经常出入青楼,难怪涉及这方面的诗有很多。
作为一个诗人,他无疑是合格的。他早期的诗歌虽然都是写适合大众的俗调,但是他毕竟是一个考中进士的学子。
没能当上什么大官,他应该从自己的身上找找原因。他的名气在唐朝非常大,但是为何不让他做官呢?恐怕与他平时的那些爱好有关。
毕竟谁会找一个喜欢喝酒、赌博的人去做官呢?尽管崔颢十分有才,但是他的人品实在是不敢恭维。
在他存世的四十多首诗里,最为出名的就是那首《黄鹤楼》,但是这首诗并非他年轻时的作品,因为写得太正经了。
为何总在强调崔颢的前半生?因为崔颢在后来弃官不作,只身游历祖国的大好河山,去过多处风景名胜之地,也去过边塞那悲苦荒凉之地。
在经历过边荒的洗礼之后,崔颢的诗不再放荡不羁,不再是淫词俗调,他的诗风变得雄浑自然。
这首《黄鹤楼》便是崔颢游历天下时所作,据说李白在崔颢之后也曾登上黄鹤楼,也想写一首,但是却看到了崔颢这首诗。
他觉得自己无法写出超越崔颢的诗句,于是直接摆烂,留下了“眼前好景道不得,崔颢题诗在上头”的赞叹后掷笔不写了。
比风流还要再往下一点的才子崔颢,他虽然诗句写得很好,但是他酗酒、赌博、贪恋美色的人品毁了他一生的前途,也毁了流传后世的名声。
尽管他后来发生了较大的转变,但是他依旧难登大雅之堂。
“忘恩负义”宋之问
宋之问这个人可能并不是很出名,如今他存世的诗句也不多了,这与宋之问这个人的生平有关。宋之问严格来说并非唐朝人,他应该算是武周朝人。
他正好生活在武则天篡位的那几年。而他之所以能被称为大诗人,也与武则天脱不了干系。
宋之问这个人诗句写得挺不错,这点从他存世的那几首诗就能看出来。
他诗写得不错,本可成为一名大诗人,但他却有着一颗做官的心。
宋之问一生都在追求当官,还要当那种高高在上的官。为了完成这个目标,让他干什么都可以。
在武则天时期,宋之问想要当高官,唯一的办法便是讨得武则天的欢心。
因此,宋之问每天坚持写诗,诗的内容全都在夸赞武则天,几乎是从头夸到了脚趾尖。他写确实很好,能在那么多人中脱颖而出。
很快武则天便把宋之问召进了宫,不过进的是后宫。
就算是进了后宫,他没能得到武则天的宠幸,只有来的第一天见到了武则天,在那之后便只有每天给武则天写诗了。
即便写了很多的事,但依旧没能得到武则天的青睐。他不想一直待在后宫中,但他并没有什么主力,一时之间陷入困境。
看着眼前的诗,宋之问十分生气,他想要到朝堂,而不是埋没于后宫。但是该怎么做呢?
突然宋之问想起了两个人,他们正是武则天面前的红人“二张”:张昌宗和张易之。
宋之问费尽心机讨好这两人,整天跟在他们后头跑。
不过在不久之后,上海京东美工外包神龙政变爆发,大臣们杀掉了张氏兄弟,而靠讨好武则天进了后宫的宋之问,也被流放到了岭南。
岭南的生活那么苦,宋之问待了两天就跑了,而且跑回了自己的朋友家里。
但是在这里,大家都把他当朋友,他可没有把这些人当朋友。
这时候的张家正在谋划着除掉武则天的残存势力武三思,而宋之问早早地便把张家的计划全都告诉了武三思。由于他的告密,张家全军覆没。
最终宋之问被唐玄宗赐死在了桂林,他这一生可真是坏到家了。
靠着每天写一些巴结武则天的诗成了“大诗人”,之后更是干一些丢人的事。不仅丢了自己尊严,还在所有文人的脸上抹了一把灰。
他还不知收敛,害死了冒着生命危险收留了自己的好朋友,实在是个小人。
“不娶何撩”元稹
元稹也是一个风流才子,但是他还不是崔颢那种的风流。崔颢是双方都没有感情的风流,但是元稹可是欺骗了人家的感情。
元稹与多位女子都有过夫妻之缘,但是他只有一位正妻两个妾。古人不排斥一夫多妻,但也不能处处留情。
元稹的第一位有缘人是他母亲那边的一位远亲。当时他一见到那名女子,就喜欢上了,可以说是他的初恋。
元稹有一部著名的作品《莺莺传》,其中女主角崔莺莺就是以这位少女为原型的。不知道元稹是以什么样的心情写出了这个故事。
而元稹与这位少女没能走到一起的原因也很现实,因为那位少女家里没有权势。
虽然那位少女家里很有钱,但是古代的钱不像今天这般重要。而元稹想要在仕途上更进一步,那就必须找一个有权势的岳父。说的这里,元稹可能有点“势利眼”。
在告别了家乡后,元稹进京赶考。在这期间,他凭借自己的文采被新上任的京兆尹韦大人看重。他经过多方打听,得知这位尹大人家里还有一个小女儿未出嫁。
于是元稹便盯上这位韦小姐。后来韦大人看中元稹的文采,于是就将自己的小女儿嫁给了他。
这位韦小姐也就是元稹“唯一”的妻子,虽然这位韦小姐是元稹的正妻,但是他们二人之间并没有什么感情,想来她只是元稹的一个工具人罢了。
其实元稹看上的只是韦大人,或者说是韦大人的权势。
除了家里的那几个外,元稹还与唐代才女薛涛有过一段故事。
当时,如日中天的元稹以监察御史的身份来到了蜀地。
他一到这里便听说了才女薛涛的故事,然后写了一封信邀请她相见。
二人见面之后相见恨晚,感情升温,写写小诗,当个乐子。
但是不久之后元稹便因为官职原因被调走了,而薛涛依旧在给元稹写信,甚至还为此研发出了一种至今都在使用的“薛涛笺”。
不过,元稹对她的态度却越来越冷淡,起初还会回信,后来连信都不回了。
最后薛涛放弃了这段感情,忘却红尘出家了。
继薛涛之后,还有一位名叫刘含春的女子也是元稹的对象,不过刘含春是有夫之妇。
由于担任当地最高长官的元稹执意邀请,刘含春不得不来见面。
最终元稹和刘含春的事情闹得满城皆知,刘含春被丈夫休了,元稹把她一个人扔下就离开了。
元稹算是罪孽深重,他这一个能顶崔颢一百个。
尽管他有着出众的文采和动人的诗句,但是他如此不负责任的行为还是让人难以恭维。
而第四位人品有问题的诗人更是重量级,恐怕没有人不知道他的名号。
“言行不一”李绅
李绅以他的两首《悯农》而出名,虽然当时写诗的他可能确实是被辛勤劳作的农民给感动到了,但是他后来却成为了我们无法想象的样子。
他写这两首诗时还是一个小官,勤俭节约,后来当上宰相之后,整个人都变了。
根据史料记载,他每顿饭得吃上近万两银子,那种奢华程度让来他家做客的刘禹锡都直皱眉头,最后留下一句“断尽苏州刺史肠”后拂袖而去。
李绅死后还被朝廷追封了官职,但是来祭拜他的官员来到他任职的地方后,得知了他的真面目,最后朝廷又把官职收了回去。
虽然这几位唐朝诗人的诗句有的朗朗上口,有的耳熟能详,但是他们本人有的放情纵欲,有的欺骗感情,还有的人嘴上说着节约粮食,自己却每顿饭吃上一万两银子,着实不敢恭维。
由此可见,有才华却不一定有品性,德才兼备才是人们追求的高尚品质。